数字印刷 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

张建民
2016-10-21

B1、B2幅面和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特点

 1.海德堡Primefire 106喷墨印刷机

  作为国际著名的胶印机制造商,海德堡在2004年放弃了其数字印刷设备业务。而在十几年之后的drupa 2016,其再次推出了全系列数字印刷设备,包括Versafire数字(墨粉)印刷机系列、Omnifire喷墨(3D)印刷机系列、Labelfire标签组合(传统印刷+喷墨印刷)印刷机系列和Primefire喷墨印刷机系列。其中,海德堡与富士胶片合作推出的面向包装印刷的Primefire106备受关注。这款设备的主要特点如下:①7色喷墨系统与海德堡多色控制技术的结合,使得7色印刷色域空间可覆盖95%的潘通色域;②采用富士胶片SAMBA喷头技术,喷嘴密度高达1200dpi,为高质量的印刷品质奠定了基础;③使用的水基墨水,在产品使用和废纸回收处理方面符合最严苛的瑞士环保标准;④该设备的机架采用传统胶印机的输纸和收纸机构,最大印刷纸张幅面为750mm×1060mm,满足在混合印刷流程中与传统印刷品在工艺上的无缝衔接。

 2.S10纳米印刷机

  在drupa 2012,兰达推出了纳米印刷技术的概念,并声称该技术将在印刷质量、印刷速度、印刷幅面、印刷介质和印刷成本上全面突破,填补现有数字印刷技术与传统胶印技术在印刷市场存在的鸿沟,触发一场印刷技术革命。这样的豪言壮语与绚丽的舞台表演,给予相对保守的传统印刷业的震动可想而知。在四年之后的drupa 2016上,大家终于看到了兰达纳米印刷设备的现场演示,拿到了发放的印刷样张。这说明兰达纳米印刷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兰达纳米印刷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喷墨转印成像技术,即喷头不是将墨水直接喷射到承印物上,而是先将墨水喷射到专用橡皮布上;然后专用橡皮布通过加热干燥,使墨滴变成胶状的墨膜;最后,墨膜在压力的作用下转印到纸张上。使用该技术的纸张无需预处理、印刷速度比其他喷墨印刷技术高出一大截。S10是兰达纳米印刷机系列的一款产品,其印刷速度为每小时6500印,印刷分辨率为1200dpi×1200dpi,承印物的厚度为0.06~0.8毫米,使用水性纳米墨水。

 3.惠普Indigo 12000 数字印刷机

 Indigo10000及相关系列是大幅面(B2)单张纸数字印刷设备中唯一采用静电成像原理的数字印刷机。Indigo数字印刷机的发明人是兰达,与上面我们介绍的兰达纳米印刷技术的发明人是同一个人。2001年,惠普收购了Indigo公司后,依靠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对Indigo产品进行了多次升级换代。但在其设备的成像转印原理上,我们总能够感觉到纳米印刷技术与Indigo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的影子。

 Indigo正是凭借着专利的液体墨粉技术(电子油墨)和独特的转印橡皮布,使得其印刷品质与其他数字印刷机相比更加接近胶印,受到许多传统印刷企业的偏爱。Indigo12000是惠普在drupa 2016推出的新机型。由于采用高清晰激光束技术,故该机型色彩的稳定性、承印物的印刷适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Indigo12000的印刷速度为每小时3450印(彩色单面),印刷分辨率为812dpi(8级灰度),承印物最大幅面为750mm×530mm,厚度为70~400克/平方米。

  未来在大幅面数字印刷市场,Indigo会面临来自喷墨印刷机的更多挑战。在此,我们非常希望有机会听听兰达的高见。

 4.柯尼卡美能达Accurio KM-1喷墨印刷机

  柯尼卡美能达以办公、快印领域的数字打印设备为基础,逐渐向传统印刷领域渗透。而柯尼卡美能达KM-1和KM-C喷墨印刷机即是该公司加速拓展传统印刷领域的战略举措。为此,柯尼卡美能达专门为该产品系列起了一个新名字Accurio(先进、智能、精确)。柯尼卡美能达Accurio KM-1是该产品系列第一款面市的产品(Accurio KM-C仍然处于研发阶段),与小森公司合作开发。在drupa 2012上,柯尼卡美能达曾展出Accurio KM-1概念机,2015年开始进行工业测试,并在同年9月的日本IGAS 2015展出,在drupa 2016上正式推向市场。柯尼卡美能达Accurio KM-1具有印刷色彩稳定、承印物范围宽、印刷幅面大的特点。其印刷速度为每小时3000印,印刷分辨率为1200dpi×1200dpi,承印物最大幅面为750mm×585mm,承印物厚度为0.006~0.6毫米。柯尼卡美能达Accurio KM-1使用特种UV墨水,故承印物不需要进行印前预处理。另外,与海德堡、兰达等公司不同,柯尼卡美能达拥有自己的喷头研发生产能力。柯尼卡美能达Accurio KM-1采用的就是自己开发生产的KM1800i喷头。该喷头长75毫米,喷嘴密度600dpi多级灰度,最小墨滴可达3.5皮升。

 5.富士胶片的J Press 720S喷墨印刷机

  富士胶片的J Press 720是第一款B2幅面单张纸彩色喷墨印刷机。其于drupa 2008上面市,2011年推向市场。J Press 720S是该机型的第二代。其配套使用的SAMBA喷头采用的是水性颜料墨水。承印的纸张最大印刷幅面为532mm×750mm,分辨率为1200dpi×1200dpi4级灰度,印刷速度为每小时2700张(B2幅面)。J Press 720S纸张涂布单元采用的是高宝公司的网纹辊涂布技术,把专用涂布液 (RCP) 满涂在印刷纸张表面,进而形成一层薄膜。经过这种涂布,J Press 720S可以在几乎所有的胶印纸张(涂布和未涂布纸,60~300克,厚度0.07~0.34毫米)上完成高品质的图像印刷。也由于采用水基墨水的原因,故其印刷品对于折页、覆膜、烫印印后加工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从设备的结构来看,J Press 720S很像一台单张纸胶印机,不仅进纸飞达和收纸台采取了与传统胶印机类似的技术,其输纸系统也采用滚筒和叼纸爪技术。加上它配备的温度控制系统,都为实现高精度的印刷套准提供了保障。

表1中,B1幅面共有五款设备,VariJET 106是高宝推出的概念机。此前,高宝已经用另外一款喷头进行测试,但在展会现场高宝只展出了与施乐合作的VariJET 106单张纸喷墨印刷机的喷头部分,其具体设备将于不久后进入市场。此款设备同样是针对包装市场开发的产品。此外从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所有B1设备都是强强合作的产物,包括海德堡与富士胶片的合作;兰达和小森与富士胶片的合作;柯尼卡美能达和小森的合作;高宝和施乐的

合作。

高速卷筒喷墨印刷设备

 1.柯达高速卷筒喷墨印刷机

  柯达高速卷筒喷墨印刷机主要包括鼎盛1000、鼎盛 5000XLi和鼎盛6000C。其中,鼎盛1000为单色喷墨印刷机,而鼎盛5000XLi和鼎盛 6000C为彩色喷墨印刷机。三款设备使用的卷筒纸宽度范围为203~648毫米,最高印刷速度为200~300米/分,承印最薄的纸张克重为45克/平方米。

  柯达鼎盛系列喷墨印刷机使用的是连续喷墨技术Stream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UltruStream技术)。UltruStream技术与之前的Stream技术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控制墨滴走向的原理不同。UltruStream采用的是静电原理,而Stream技术则使用的是气压原理。UltruStream新技术容许喷头有更高的工作频率(40万赫兹/秒),生成墨滴更小(4皮升)更均匀,对墨滴运动轨迹有了更精确的控制能力。因此,UltruStream被认为是高速条件下实现高分辨率喷墨印刷的新标准。

 2.惠普高速卷筒喷墨印刷

  惠普高速卷筒喷墨印刷机(HP PageWide Web Presses)主要有三个系列。按照卷筒纸张宽度20英寸、30英寸和40英寸分别命名为T200系列、T300系列和T400系列。而每个系列又根据单色、彩色和速度不同(122米/分、183米/分和244米/分)分为多个型号。另外,惠普T1100S是一款面向瓦楞纸预印领域的超宽幅彩色喷墨印刷机。其承印卷筒纸张的最宽幅宽达2.8米,纸张范围为80~400克,印刷速度为183米/分。

惠普高速卷筒喷墨印刷机采用热泡喷墨印刷技术。惠普最新一代喷头技术(高清晰喷嘴结构技术)于2015年推出。drupa 2016期间,惠普展出的采用HDNA技术的高速卷筒喷墨印刷机有T490HD、T490M HD和T240HD。这些新机型可以根据应用活件选择不同运行模式。在常规模式下,其印刷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152米;在质量模式下,印刷速度为每分钟76米(比原有机型提升了25%)。承印纸张克重为40~215克/平方米。

新阶段喷墨印刷发展面临的挑战

  喷墨技术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水平。drupa 2008时,喷墨印刷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印刷技术开始介入传统印刷领域;drupa 2012时,喷墨印刷技术已经在图书、直邮和标签领域有了大量的应用;而在drupa 2016上,喷墨印刷技术已经开始向传统印刷领域要求最为严苛的包装印刷和高端商业印刷渗透。

  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认为,喷墨印刷技术只是刚刚度过培育期,解决了生存问题。在培育期,喷墨印刷技术基本克服了进入传统印刷领域的四个门槛(印刷质量、印刷速度、印刷幅面、承印物范围),解决了融入主流印刷生产上的技术问题。但是,如果喷墨印刷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迎来期盼的高速增长期,还需要突破最后一个门槛——找到真正适合喷墨印刷的产品和服务。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高速增长都需要相关行业主导产品的快速扩张来支撑。如果说,特定时期的主要信息媒体(图书、杂志、报纸)作为主导产品成就了我们的出版物印刷行业,带动了胶印技术的高速增长,那么,未来能够支撑喷墨印刷的主导产品是什么?是现有产品形态的短版印刷?是对传统印刷技术的某种替代?也是、也不是!

  以喷墨印刷为代表的数字印刷技术赋予了印刷产业价值链宝贵的“可变”“灵活”的基因,对印刷产业的影响始于印刷手段、终于运营模式。作为一个“来料加工”行业,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改造我们的运营模式?这才是对我们真正的挑战!

(本文作者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数码与网络印刷分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