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在中国迈进新时代、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转变发展方式、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当下,包含印刷行业在内的传统产业正面临深刻重塑。如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改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况,无疑是印刷行业在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带着对这一课题的思考,藉由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机,中国印工协组织印刷行业2018大调研,以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由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副秘书长挂帅,分别率队深入走访东部及中西部企业,摸底行业企业及区域印刷的发展现况,探寻行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的有益实践,试图为印刷行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找寻路径,问道革故鼎新之思路与方向。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迈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其经济总量多年来位居西部地区第一。而其省会成都,自古即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2017年更以超过1.3万亿元的GDP总量,排列四川第一、全国第九。
有着良好的身世背景,四川,尤其成都的印刷业虽不能与沿海地区媲美,却一直行于西部相关地区的前列,其发力的节奏、面对的困难种种,以及对于未来的思考,或多或少地都影响着相关地区、相关企业的思路。
在四川省印刷协会的支持下,2018年4月26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党支部副书记袁建湘,印刷器材分会秘书长高建,印刷器材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文化艺术品复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高英凯等一行,走访了成都星科、成都华维,了解新时代下印刷版材供应商的发展新模式。
郫都区是首批28个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之一、成都市最年轻的国际化都市新区,专门从事印刷版材(PS版、CTcP版和CTP版)生产的成都星科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正在这里。甫一走进成都星科的办公楼,迎头就是一段关于企业质量方针的诠释,即“以质量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以服务树形象。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行于厂房之中,时不时就会在眼前出现一个标语,如“目标:争做一流员工,共造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这附于墙上的点滴,或正彰显出一个企业的积极之态,而这恰是公司掌门人叶平给小编留下的最深印象。
叶平,确可以被称为真正的印刷人,其从毕业后就进入印刷行业工作,从事印刷版材相关工作已有20余年,其做过生产、干过销售,甚至在创业初期还自己担任搬运工,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其对于印刷版材行业颇有感情,即使在行业利润微薄的今日,也是甚为感激。在他看来,一个行业可以有5~8年的辉煌就已不错,而印刷版材行业确以长达十几年的高利润让行业中人获利,直至今日,虽行情不济但依然让企业有生存的可能,实属不易。
纵然凭借着那条车速为20m/min的全自动流水线,成都星科还可以自力更生,但公司确已将视线落于印刷版材之外的世界,希冀寻到新的发展高地,这也是叶平这个技术人的“不安分”之处,永远对新鲜事物报以好奇心。在其多方了解与思考后,成都星科在印刷版材生产的基础上,将未来发展的着眼点落于两个方面,一是环保项目,二是石墨烯。
小编特别请教了下“度娘”,了解到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而根据叶平的介绍,成都星科针对石墨烯的应用在于橡胶复合材料,目前公司正与四川大学进行研发合作,现已有小批量生产的案例。
浏览成都星科的官网,可以看到这样八个字,“敢于创新,勇攀高峰”,而“创新”两个字也是在与叶平交流中,其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就企业发展而言,创新在于两方面——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针对中小企业,“玩转”创新也是有一定讲究的。管理创新,是于中小企业而言最简单的创新方式,如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引进、流程的管理等方式,减少用工数量,等等。技术创新,于中小企业而言确有一定难度,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容易成为“先烈”,针对此,叶平认为可以采取合作式成长的方式,如,依托于已有相关技术的企业,在开拓出足够的市场后,再自立门户进行研发;又如,与研发机构合作,等等。
就行业发展而言,叶平认为可以集企业之力创新生产方式,如将各拥有一条生产线的中小规模企业进行整合,通过业务细化、减少人员等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
转型与创新,是成都星科面对现时因产能过剩而发展不振的行业形势之对策,实则,这是两个大命题,因为无论是转型还是创新,都需要一个拥有前景且企业可以够得着的落脚点,而这个落脚点的确定并不容易。总之,正如叶平所言,未来,没有含金量的事情,不要做。
1994年创建、地处成都郫都区、印刷CTP 版和PS版供应商,将这三个提示词拼凑在一起,答案就是2018中国印工协大调研之四川小组的最后一站,成都华维印刷器材有限公司。一直秉承“因专注而专注,因专注而精彩”为发展宗旨的成都华维,2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印刷版材的研发与生产,即使在大多行业中人并不看好的现下,其依然专注于此,并尽可能地做到极致。
魏敬忠总经理(右一)向袁建湘副书记(左一)一行介绍企业生产情况
“印刷不好干”,这是本次调研所到四川企业的一致看法,成都华维总经理魏敬忠也是这样认为的,在产能过剩的当下,印刷版材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加之人工成本、包括铝在内的原材料成本、环保治理成本等的不断上涨,导致印刷版材生产企业的利润不断缩水。而恰是在这样“艰难”的大环境下,成都华维从未想过离开,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将专注于此。在魏敬忠看来,成都华维一直发展平稳,虽现时环境“恶劣”,但企业经营尚可,且随着竞争加剧、环保治理趋严,印刷版材行业内可维持生存的企业数量将继续下降,那么“剩”者为王,活下来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拥有新的发展空间。
为了成为最后的“剩”者,成都华维确也有巩固自身市场根基之方案。
转移产能,开拓国外市场。由于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目前,成都华维已将产品销售至东南亚、中东地区,今年还将打开非洲市场,据悉,目前该司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已超过国内市场。
以自动化生产节省劳动力。随着人员成本越来越高,魏敬忠逐渐意识到用自动化设备减少用工数量的重要性,故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生产的自动化,如配置的自动检测系统减少了7名员工。
满足客户需求,研发新产品。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成都华维也在积极地根据企业需求而进行研发。目前,针对越发严苛的环保趋势,其业已研发出免处理CTP版,很快即可投入生产。
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处于社会中、行业中,其亦有着自己的责任之所在,而当企业承担起那份应尽的责任之时,所谓回馈也不期而至。
2016年9月8日,韩国贸易委员会公告立案对中国胶印版材启动反倾销调查,中国印工协组织相关企业参加行业损害抗辩应诉工作。当时,成都华维对韩国出口量并不大,但其依然积极参与其中,最终在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成都华维先后投资了100余万元进行生产过程环保治理,其中引进的废气燃烧系统可以以最高465℃的高温燃烧废气,然后将热能回收到生产线的烘干环节,据悉,该设备一年可为企业节省20余万元的热能费用。
魏敬忠告诉我们,就成都华维而言,目前销售量是大于生产量的,但其亦表示并不会再扩大产能,而是精简客户,在自己可以控制的领域,尽量做到最好,让客户满意。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广东行
◆
◆
◆
◆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河南行
◆
◆
◆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新疆行
◆
◆
◆
◆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浙江行
◆
◆
◆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四川行
◆
◆
(请注明来源:印刷工业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