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新疆行(四)

李冰
2018-04-28

0417小图.jpg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在中国迈进新时代、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转变发展方式、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当下,包含印刷行业在内的传统产业正面临深刻重塑。如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改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况,无疑是印刷行业在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带着对这一课题的思考,藉由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机,中国印工协组织印刷行业2018大调研,以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由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副秘书长挂帅,分别率队深入走访东部及中西部企业,摸底行业企业及区域印刷的发展现况,探寻行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的有益实践,试图为印刷行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找寻路径,问道革故鼎新之思路与方向。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迈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4月25日下午,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副秘书长张建民来到新疆新华印刷厂,调研、走访,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这是本次新疆调研行的最后一站,也是在新疆调研的10家企业中,分量最重的一站。

新疆新华:老厂谋新路 焕发新活力

在新疆近百家的书刊印刷企业中,新疆新华是一个有着80年历史的老国企。始建于1938年的新疆新华前身是由在新疆从事革命工作的毛泽民筹建起来的印钞厂,1953年改为书刊印刷厂,多年来一直承担着自治区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锡伯文6种民族文字中小学教材、图书、杂志的印制任务。年销售额长期以来位居全疆书刊印刷企业前列,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规模,也积累了可观的无形资产。

国内“新华系”印刷企业建成之初,均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于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其所在省、市的大多数教材图书的印制任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营资本的迅速崛起,“新华系”印刷企业在整个印刷产业链中的力量逐渐被弱化。

但是,当我们来到新疆,走进新疆新华,听着印刷机“刷刷刷”不间歇的印刷声,看着各民族工人们亲如一家,相互协作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新疆新华与大部分“新华系”企业不一样的场景——各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近年来,新疆新华同全国书刊印刷行业的普遍遇冷一样,也遇到了市场考验,但其依旧能保有春天的气息,与其掌门人郭全永不服输的劲头分不开。

创新思路,改革发展的脚步不停息

彼时的新疆新华,有着很重的国有企业弊病,亟需调整改革。郭全上任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企业搬迁,也就是“退二进三”,腾出工厂地处繁华地段的厂房发展三产,将企业主业退到郊区,形成主辅并举的发展格局

V (6).jpg

新疆新华的第二个举措,就是减员增效”。据郭全介绍,在那次改革中,新疆新华一次就内退了96个人,占了全厂职工人数的10%还多。人员减少,效率和效益却得到了提升,当年,新疆新华实现利润较上年增长了23%

新疆新华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完成对新华印刷三厂的合并重组。新华印刷三厂始建于1951年,除承担自治区多民族文字的中小学教材印刷外,还是自治区税票、财政票据和秘密载体的定点印刷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彼时两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经营机制、管理体制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趋同;业务雷同,资源配置重复占用,各自为营,影响了两厂的整体利益。而且由于受资金的制约,一时难以做强做大。长期下去,可能会因此走下坡路。为把企业做强做优,形成规模经营,有效抗御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新疆印刷行业中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在竞争多年后决定合并重组。

于是,在政府支持下,这样两个实力规模在自治区同行中位居前列的印刷企业于2005年底完成了合并重组。两厂在郭全的带领下,进行了深度的整合。重组后的新疆新华印刷厂机制新了,目光远了,手段强了,信心足了,干劲大了,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了。如今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完成书刊的品种、册数及印数均为整合之初的两倍

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效率倍增

近年来,新疆新华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活力彰显。

在与郭全交流的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作为一名从小就出生在新华印刷厂的老职工,郭全对于印刷厂的一切都如数家珍、熟记于心。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他对于每一台设备的产量精确的计算,相信并不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能做到这样的细致。

为了增强该厂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出书速度,提高彩色印刷的质量和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新疆新华通过技术改造、引进设备,不仅提升了彩色印刷的技术档次,质量也上来了、速度也加快了,而且生产总量也有了大幅增长。

通过技术改造、引进设备,特别是在印后装订方面,新疆新华新引进的装订联动生产线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不仅缩短了出书周期,减少了书刊的差错率,而且大大节约了原材料的消耗,有效降低了成本支出。

郭全说:“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数字印刷技术与传统印刷技术的融合发展是新疆新华立足市场,超前发展的又一战略举措。” 2015年底,企业引进了新疆首台数字印装生产线,填补了自治区实施该项技术的空白,企业的数字印刷业务也在逐年增长

V (2).jpg

新疆新华厂长兼党委副书记郭全(中)正在为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右一)、副秘书长张建民(左一)介绍企业未来布局

如今的新疆新华,发展不可同日而语。据郭全介绍,公司在今年还要引进一台彩色轮转印刷机,5月底就能安装完毕,6月份就能赶上教材印刷。“再加上原有的一台彩色轮转设备,两台轮转设备开足了,一天加工产值就能达到20万元。”说到这里,郭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迎难而上,责任担当永不放弃

去年是新疆新华发展历史上十分艰难的一年,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印刷活源大幅减少,印刷用纸又因国家环保政策,价格大幅上涨,因此,2017年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活源减少,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困难。面对逆境,郭全及其一班人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迎难而上,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努力调整经营策略,拓展市场,挖潜降耗,充分发挥高速高效设备的产能优势,通过处理老旧印刷设备,更新高速全新印装设备,协调印装生产环节的产能差距,争取在更短的周期内,抢抓更多的出版物印制业务,同时,郭全也积极走出去,与外省地区的出版单位积极沟通和交流,争取了不少来自省外的订单,从而弥补了省内订单不足带来的问题。而近期即将到货的新的轮转印刷设备,也将极大地提升新华印刷厂的产品交付速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订单。

多年来,作为自治区印刷行业的老国企,新疆新华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为维护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从大局出发,放弃了许多高额利润的社会活件,不计成本,不计得失,保质保量完成了各类教材图书的印制任务,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老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不仅如此,充分利用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取长补短,是郭全新的改革思路。他把企业可以外包的工作,如安保工作、产成品运输等职能委托专业机构去做,每年可节省近百万元的开支。

郭全介绍,企业多年来的发展,除与自身不懈的努力相关,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新疆新华的发展过程中,享受到增值税先征后返、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及东风工程出版能力建设项目等优惠政策。近年来,在活源上又受到了“东风工程”、农家书屋、互译作品工程、各类主题连环画图和惠民工程、明白册等多项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的政策出书的支持。正是借助优惠政策的支持,新疆新华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V (5).jpg

产业园区,新疆印刷人的大印刷梦

除上述改革举措外,新疆新华仍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做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大尝试。

如之前我们走访的新疆新华华龙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国有企业改革走向股份制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近年来,新疆新华先后参股组建了乌鲁木齐新华诚兴印刷技术服务公司、新疆新华华龙印务公司、乌鲁木齐新华兴旺物业有限公司,等等,并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市场路径。

然而,这对于新疆新华来说,只是开始。目前,新疆新华正在与新疆出版同行积极组建新疆数字印刷产业园。为了建立这个园区,郭全会同新疆出版印刷界同行,先后访问上海金山产业园、北京新华1949等园区考察学习。目前,产业园区前期的调研已经结束,全新的产业园区占地将达到800亩,投资近10亿元。

按照规划,园区将吸纳国有印刷企业、民营印刷企业,以及产业拓展项目和生活配套项目入驻,极力打造一个新疆“大印刷”的概念

结语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回过头再看一看国有印刷企业改革的历程,新疆新华,就是一份国有企业改革的活样本。企业发展,潮起潮落。在国有众多新华系印刷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放缓而逐渐走向没落之际,仍有很多敢于改革、努力尝试的新华印刷人,带领企业走向了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进步。在任何时候,这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希望在未来的日子,国内的新华系印刷企业都能面对困难迎头而上,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广东行

雅图仕

天意有福

力嘉

虎彩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河南行

河南新华

鸿盛数码、新世纪数码、丝珂瑞、河南瑞光

河南盛大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之新疆行

冠雄、海洋彩印、恒远中汇

天利人印务、呼图壁阳光彩印、金版印务

(请注明来源:印刷工业杂志社)